任你博虾饺、干蒸烧卖、叉烧包、蛋挞——广式点心“四大天王”名扬四海;白切鸡、脆皮烧鹅、蜜汁叉烧等经典粤菜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近郊,在广州总能找到某个区域的代表美食,“食在广州”四个大字已成为广州靓丽名片,在广州,总能找到一款适合每个人口味的美食。
然而,经历了3年疫情任你博,广州餐饮业受到一定程度冲击。疫情防控优化后,广州餐饮行业逐步回暖,但如何让“食在广州”的金字招牌持续打响任你博,让广州餐饮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 4月中旬,广州市政协委员实地走访多家餐饮企业,听取餐饮企业的痛点、难点。经走访发现,目前,广州餐饮行业正面临着如何打造爆款流量产品、实现产业化升级等问题。
广州美食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南越国时代,已经形成独特的岭南饮食。明清时期,广州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城市,“饮食之盛,歌舞之多,过于秦淮数倍”。到了近现代,广州餐饮包罗万象、融汇四海,南北风味并举、中外名吃俱全、高中低档兼备,“食在广州”之名著称于世。
以包容、创新为核心元素的广州餐饮,历经千年,繁盛不衰。目前广州餐饮业市场主体超过15万家。各种类型餐厅穿行在广州大街小巷里,从传统老字号到网红餐饮,随处可见的美食为广州市民生活添上了烟火气。
有粤菜企业代表表示:“为了让市民体验‘食在广州’的魅力,我们会传承经典广府粤菜和文化宴席,不断推陈出新,让更多市民品尝粤菜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质也会反映到这个地方的饮食文化上。”美食专栏作家,《风味人间》美食顾问林卫辉认为,“岭南文化有一种求新的精神,敢闯敢干,反映在饮食文化上是追求生猛,敢为天下先。其次,岭南文化有较强的包容性,反映在饮食文化上就是善于学习、为我所用,比如粤菜善于学习其他菜系的烹饪技法。”
记者在走访位于越秀区的北京路惠福美食花街发现,临街商铺不仅有传统的广府美食,还有来自其他地区的特色小吃,它们共生共存,形成百花齐放的现象。
这种现象同样出现在广州众多街区,本土餐饮和外来餐饮良性共存的营商环境让更多外地餐饮品牌愿意来到广州,推动广州餐饮行业发展。
在广州经营湘菜菜馆的企业代表认为,“食在广州”有着较强的包容性:“餐厅从湖南来到广州天河,受到食客们的欢迎,广州食客除了吃粤菜也会吃湖南菜。我们从湖南走出去,是为了让在广州打拼的湖南食客,乃至全国各地食客能品尝正宗的长沙臭豆腐。”
广东人喜爱新鲜食材任你博,这一饮食习惯,令广州餐饮企业的堂食出品形成了地域特色——即点即蒸、即点即煮。为了扩展市场版图,部分餐饮企业尝试开发工业化生产的食品。比如,广州酒家已开发预制菜、手信礼盒等,打造利口福品牌的蒸包、点心、腊味等;陶居居、点都德等餐饮品牌则以烘焙点心手信作为向外界推广品牌的载体。
无论是门店堂食美食还是手信糕点,广州的美食品种丰富多样,但也面临着缺乏爆品的痛点。各种美食零零星星遍布,如何进一步打造美食产品的号召力和享誉度?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酒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广东烹饪协会会长赵利平在运营餐饮企业的过程中发现,广州好吃的太多,但有了高原缺乏高峰。
赵利平说:“小吃和菜品不断推陈出新,能吸引市民和游客的猎奇尝试任你博,但一阵风吹过,市场上缺乏对某一产品持续精心打造和集中宣传。目前,广州餐饮行业出现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不足的现象任你博,缺乏高端餐饮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机构,缺乏理论研究与学术分析专业机构,而餐饮专业的策划、专业的组织、专业的展示以及专业的推广都需要专业人士来做。”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程钢认为,目前,当务之急是要确立一个引擎支点,建议相关政府部门从战略高度尽快确立“食在广州”作为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消费中心”地位。
程钢表示,需要相关政府部门推动“食在广州”的实质性内容:“除了策划重磅级的美食节庆,还需要打造‘菜的名片’,制定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以‘菜’打造‘名菜’‘名牌’‘名厨’,三位一体推广具有代表性的广州美食。”
纵观当前广州餐饮行业现状,缺乏爆品、缺少美食官方推荐渠道,与餐饮行业相关的互联网数字公司总部尚未在广州形成聚集,具有老字号文化底蕴的餐饮品牌被互联网流量夺取关注度……对于广州餐饮行业发展的种种困境和难题,广州市政协委员如何为广州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敬请关注下期“有事好商量②委员议”。